中國文化藝術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,凝聚著文藝收藏的風云滄桑。在日益火熱的收藏市場上,書畫藝術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收藏品種。
從長遠而言,綏中中國經濟的發展,中國書畫的地位及價值將無法估量。書畫除了收藏欣賞之外,也被當做了一種保值、增值的投資方式。對于投資者而言,紙質文物的保護難度很大,收藏不當,必會損壞藏品的品相。如果了解一定的書畫收藏技巧,一定會受益匪淺。

書畫收藏技巧
一.收藏書畫是要懂得鑒賞書畫。
學習鑒定,首先要豐富知識。不論是喜歡古代書畫還是喜歡現、當代書畫,都離不開相應的知識。我國有5000年或者更久的文明史,產生的書畫作品不計其數。不妨先讀些美術史。這些知識是必備的,因為鑒定真偽與欣賞優劣都需要這方面的修養。
二.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資,要量力而行。
尤其是在起步階段,謹慎為宜。拍賣市場售出的書畫,少則幾千幾十萬,高則數十萬,上百萬。雖然高價位作品收藏價值一般較高,但是價位過高的書畫作品,不利于在市場上流通,也不便于一般私人收藏,因此對于初入門者來講,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,往往價格不高,但質量較好。

張良武作品
三.收藏者應注意一些中青年藝術家的藝術根基及發展趨勢,可將他們的作品在低價位收藏作為長線投資。
縱觀藝術品市場拍賣情況,收藏的作品尺幅不宜過大。當然,收藏的書畫也不宜太小,畫幅小價位自然不會高,另外作品也失去了展示懸掛的效果。作為個人收藏,作品的尺寸不宜超過六尺,收藏四尺整張、斗方或四尺三裁的作品為宜。
四.不要購買有爭議的作品。
因為書畫市場上偽品甚多,如不細心,以真貨的價買了假貨,不僅丟了資金,還會挫傷個人銳氣,挫傷自己的膽識。千萬不能大意,購買時如果自己在技術上把握不準,可以請行家鑒定。
五.不要四面出擊,廣泛收集。
要選擇一個門類,或者某個時期,某種題材,某個畫派,甚至某個畫家的作品,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個類型或某個畫家作品的行情,掌握其藝術特征,做到心中有底有數,這樣才會穩操勝券。如果要廣收博采,那必須有高深的資歷和雄厚的經濟實力,才能達到目的。
六.把握好出讓時機。
出讓藝術品,是藝術品投資的后續保障。只有出售,才能獲取收益。在出讓時,應考慮市場狀況、行情趨勢以及自己資金周轉情況等。
古人收藏書籍要用函套,字畫用精制的畫匣。制作畫匣的材料要精選,防止木材中的油性物污染紙張,古代的木畫匣不但選材講究(常用樟木),而且是多層材料復合,外層是樟木,中間為楠木,最里層用上等絲綢,畫還要用布套包裹。


張良武作品
書畫收藏有五忌
一是忌污染,如油漬、汗漬、茶漬和灰塵等,灰塵常吸附酸性物質、霉菌孢子,使紙張酸化、生霉。
二是忌生霉,特別是黑、黃、紅、紫等各種產生顏色的霉菌,產生的霉斑極難清除。
三是忌蟲蛀,蠹魚、煙草甲等害蟲,往往能把書畫蛀蝕得千瘡百孔,慘不忍睹。
四是忌光照,一般光源都含有紫外線,紫外線使紙張發黃、發脆。
五是忌潮濕,紙張易吸濕,吸水后紙易生霉長蟲、腐爛。除易因蟲蛀腐爛而損壞之外,人為損壞也是主要原因之一:火災、戰爭等的破壞,使許多珍貴的古籍、古字畫、古文獻佚失。
手再干凈也含有油脂、汗漬、灰塵和霉菌等污染物,因此拿取書畫要帶手套,觀賞時人與書畫保持1.5米左右的距離,以免講話時唾液飛濺到書畫上。秋高氣爽的季節;可以將收藏的書畫取出撣塵、晾放,讓吸收的水分揮發。現代家具材料中含有大量甲醛氣體,甲醛不但對人體有毒,而且還會損害書畫,因此現代櫥柜不適宜存放珍貴紙質文物。南方梅雨季節空氣中濕度大,氣溫高,是蟲霉高發時節,此時要使用專用干燥劑和防蟲防霉劑,防潮及抑制蟲霉的生長。

畫家張良武
書畫辨偽的基本依據
依據一 :知真識偽
書畫中的真跡精品,筆墨線條一定自然流暢且富于變化,章法結構一定出奇合理且意境深遠,內容要飽滿,題款要鮮明,印章要清晰。時代特征與個人風格是最真實、最可靠的,是書畫辨偽的最重要依據。
由于不同時代經濟發展、文化狀況、政治制度、風俗習慣、生活水平、重大歷史事件等的諸多差異,因而形成了不同時代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印記。這種歷史背景和印記決定了同時代藝術品創作的總體框架,也反映了當時大部分人的審美取向,是明顯不同于其他時代的特種標識。
依據二:知假識偽
為了少走彎路,吸收前人經驗,充分了解歷代主要作偽方法必不可少,有利于辨偽中對號入座,朔本求源,知其所以然。
書畫作偽的傳統方法概括起來,主要有摹、臨、仿、改、造、代六種。通俗簡略的講:摹就是用透明紙、絹蒙在原作上勾寫填畫;臨就是面對原作邊看邊寫邊畫;仿是并無原本,只憑仿者學某家的功夫靠想象寫畫某家之作;造是不講時代特征,也不管個人風格,憑空偽造隨意署款;改是采用增、減、裁、刮、拆、配等手法將無款或小名家作品改成風格相近的大家之作;代則是經書畫家本人同意,由其親朋、學生所作的大名家替代品,經常有人把此類作品視同真跡。
收藏品不僅是財富、更是品位、修養、以及地位的象征。尤其是近年來眾多企業參與收藏,充分展示現代企業的層次和魅力,使其在激烈的商戰中永遠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。

張良武作品
收藏在改變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,也提升著人們的精神生活。如果說,藏品之于內府,不過是眾多國家財產中一部分而已;而對于私人收藏家來說,每一件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。每一件藏品的各個細節:色調、神韻都了然于胸,而且熟知關于它的故事和傳奇。它的得與失、來與去、聚與散都與你息息相關。

張良武作品
因此,說收藏可以陶冶情操、修身養性是有道理的。它要求收藏者具備理性的經濟頭腦的同時,還要有很好的藝術的修養。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,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培養成理性和感性結合得相當和諧的現代人。